上海光源:好光频借力

时间:2020-04-10 09:23来源: 作者:班德液氮罐 点击:
7月13日,中科院微生物所副研究员齐建勋来到上海光源南门,按照惯例拿到了实验用的门禁卡。从上海光源出光起,齐建勋就经常往返京沪两地,已经是上海光源不折不扣的老用户了。

上海光源的所在地,位于张江科技园区的张衡路和蔡伦路之间。这些以中国古代科学家命名的街道,让齐建勋感受到浓烈的科学氛围。

今年年初,齐建勋所在的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课题组成功解析了埃博拉病毒糖蛋白结合内吞体受体npc1的分子机制,为抗病毒药物设计提供了新靶点,并且加深了科学家对埃博拉病毒入侵机制的认识,为应对及防控埃博拉疫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好光频借力,知微更知彰。齐建勋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在这项实验中,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晶体学光束线站(bl17u1)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科研而生

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中国科学报》记者走进了上海光源内部。灰色是这座宏大建筑的主色调,稳重而严肃。432米周长的储存环是它的主要结构,加上 150mev的直线加速器、3.5gev的增强器、首批建成的7条光束站,以及包括高频、磁铁、电源、真空、束线光学等设施,上海光源内部科技感十足。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所长、上海光源国家科学中心(筹)主任赵振堂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在周长432米的环形加速器中,能量为3.5gev的电子束以接近光的速度飞行,在拐弯时放射出高强度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再被分成从远红外到硬x射线等不同波长的高品质同步辐射光,然后传送到实验站的样品上。”运用这一科学原理,科学家可以从分子和原子尺度上观察微观物质世界。

2014年,中科院制定实施的“率先行动”计划中,上海光源入选首批建设的大科学研究中心之一,以“服务科研”为主要价值导向。

自2010年建成以来,上海光源团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导向。不仅助力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原子分子物理等多学科的前沿基础研究取得多项研究成果,上海光源也在微电子、医药、石油、生物工程等高技术的开发研究上有所建树。

借助上海光源,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包信和团队探索出天然气直接转化利用的有效方法,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研究组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的三维晶体结构,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李彦课题组发现了单壁碳纳米管的手性选择性生长机制,中科院物理所丁洪课题组则利用“梦之线”线站发现了外尔费米子。液氮罐价格

截至今年4月,上海光源首批7条光束线站共提供超过20万小时的用户实验机时,支持课题7800余个,来自近400家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和公司的近 2000个研究组、13000多名用户在这里进行了实验。目前已发表论文2500余篇,包括发表在《科学》《自然》《细胞》等国际顶级刊物上的论文51 篇。

“上海光源服务的科研项目覆盖了基础、应用和技术开发领域,许多项目直接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赵振堂指出,“科技与民生,在以上海光源为代表的平台型大科学装置上成为一枚硬币的两面,其共同的基础都是人类获得更美好的生活。”

此外,通过上海光源的建设,还形成了若干新的技术生长点,直接带动了我国高性能加速器、先进电工技术、超高真空技术、高精密机械加工、x射线光学、快电子学、超大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以及高稳定建筑等先进技术的发展。

据介绍,上海光源的国产非标设备大部分是基于联合开发的技术,光源队伍负责原理设计和样机,厂家负责加工工艺和批量生产。建造过程中,超过100家单位承接了研制和制造任务,相关技术大多数无偿留在了企业,也大幅推动了企业的产品升级和技术进步。液氮罐价格

高水平管理促开放共享

2015年3月15日前后,齐建勋带着自增压液氮罐从火车站直奔上海光源。罐中是课题组同事刚刚培养出的npc1-c大分子晶体。研究发现,npc1-c分子与埃博拉病毒入侵人体细胞有关。

“依靠上海光源的高质量x光,我们可以将npc1-c分子如何介导埃博拉病毒入侵的动态过程‘拍摄’出来,像动画片一样以一幅幅静态画面来呈现。”齐建勋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齐建勋使用的生物大分子晶体学光束线是上海光源的一条“明星”线站。据统计,2012年利用该线站测定的蛋白质结构数达201个,单个线站测定结构数在亚太地区遥遥**,在全球130多条生物大分子光束线站中名列第三。